經常眩暈 可能是“耳石癥”在搗亂
我院腦病科引進廣西首臺SRM--IV診療設備已為5000余名眩暈患者精準治療
眩暈是一類多發病、常見病,也是疑難病癥。常有患者描述眩暈癥狀是平臥休息則不暈,起臥、左右翻身就暈;或者有時候扭頭暈,抬頭、低頭也暈。眩暈時會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心慌憋氣、頭重腳輕、行走不穩等癥狀。
原來,這些眩暈是因為前庭病變所致,大多數為“耳石癥”引起,這種眩暈發作時間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很少超過一分鐘。它的頭暈特點是由頭位和體位改變時誘發的短暫眩暈發作。可為原發性,也可為繼發性。其發病率較高,該病常被誤診為腦血管病性眩暈、頸椎問題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暈。所以經反復治療后,但眩暈依然時常發作。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耳內前庭系統等維持人體平衡,所以不會出現眩暈癥狀。其中,前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橢圓囊、球囊和三個半規管,在橢圓囊和球囊斑表面有一層膠質膜,膠質膜表面的碳酸鈣顆粒,形狀像石頭,所以稱為耳石。正常情況下,耳石黏附在橢圓囊和球囊內,在老年退行性病變、外力、炎癥或循環障礙等因素的影響下,耳石脫落至半規管內,從而刺激前庭神經,導致人體出現劇烈眩暈、嘔吐、眼震等情況。耳石癥發病率非常高,有數據統計顯示,頭昏眩暈的患者中,大約有70%為耳源性疾病導致,其中又有近一半是耳石癥導致。耳石癥多見于老年患者或頭部受外傷的人,而近年來,因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的中青年人患病人數也逐漸上升。
目前治療該病的首選療法是耳石復位法,也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治療方法。SRM--IV眩暈診療設備可用于拍攝在不同的旋轉刺激過程中受試者眼球運動,并將其顯示在電腦屏幕上,同時對眼震的方向、類型、速度、強度進行數字化處理,以最直觀的方式提供給醫生,以便醫務人員做出診斷、治療及療效的判斷。SRM--IV眩暈診療設備復位不僅改善了傳統手法復位治療的弊端,而且診斷和治療都更為精準,同時對患有頸椎、腰椎疾病的患者無特殊限制。操作過程中如患者有不適感隨時可以停止操作。該設備對“暈動癥”(即暈車癥、暈船癥、暈機癥和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搖擺、顛簸、加速運動等所致疾病的統稱)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SRM-IV良性陣發性眩暈診療系統復位優勢主要表現在:
1.精確定位、定量、定速,診斷和治療更精確。
2.全自動化的診斷與復位是全身整體運動,亦可按照半規管實際走向,進行更合理的360度復位。
3.由于實現了360度的運動,對上半規管的診斷與復位標準化,取代了手法復位用其他半規管來代替的做法,使上半規管的診斷與復位更準確。
4.該系統還可以針對患者半規管角度差異,其側轉角度可精確地調整到30度到60度之間,實現更精確的復位。
5.本儀器采取了三維動畫和高清顯示技術,醫生對眼震及其眼震曲線的觀察更為精細。
6.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是手法診斷和治療的三倍。
7、患者和座椅一起做整體轉動,避免了受傷的風險
耳石癥復位治療后注意事項:
1.復位治療后靜坐半小時,同時避免低頭彎腰。
2.復位后3天內睡45度斜坡,一周內避免美發及行牙科檢查。
3.復位治療后最好采用養麥皮枕頭和硬板床。
4.復位治療后一月內避免劇烈運動。
5.復位后要定期復診,醫生根據復查況可以確定是否耳石已經完全復位。
(詹金容 王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