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前行的“急診人” 堅決守好第一道防疫線
2020年是一個特殊之年,一場沒有硝煙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在全國范圍內打響。在抗擊疫情的背后,是一群醫者在默默負重前行。面對嚴峻的疫情,我院急診人作為醫院的前哨,以“來之能戰”的最佳狀態,堅決守好醫院防控工作的第一道防線。
在急診人眼中“急”就是一個工作常態。急診科作為醫院的前沿陣地,壓力更大,工作節奏更快,而且24小時不分晝夜。但是面對疫情,他們絲毫不懈怠,在原有緊張忙碌的工作下克服困難堅守崗位,共渡難關。此次抗疫急診科承擔著發熱病人的預檢分診、流行病學篩查、疑似病例隔離篩查、高度疑似病人的轉運工作,如何做好相關防控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面對突發而來的疫情,鑒于科室人員缺乏防控知識,蔣文鈞主任、陳麗娟副主任、唐正鳳代護士長緊急收集相關防控知識與技能進行全員培訓,要求全員掌握。并多方溝通協調,在院領導的指導和多部門的配合幫助下,制定相關工作流程和預案,并多次進行應急演練。為確保相關工作順利開展,取消部分同志休假,并安排24小時聽班,所有人員24小時保持通訊通暢,一切以科室工作安排為重,隨叫隨到,全力應對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隨著桂林市確診病例的出現和增加,急診科的戰斗正式打響。每個人都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作為醫院的前哨,必須履行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為醫院筑起一道防控的銅墻鐵壁,于是他們設定了三道防控防線。第一道防線是他們根據不斷更新的流行病學史調查表,進行24小時預檢分診,分流病人;第二道防線是全力做好發熱門診發熱病人的觀察和排查;第三道防線是啟用隔離病房,對重點病人進行隔離觀察。在三道防線的嚴防死守下,從疫情開始(注明:1月27日開始上級部門將醫院調整為僅接受兒科發熱門診),急診科共接診了101名發熱病人,都按規范流程處置。隨著疫情的進一步發展,從2月8日開始急診科在全院的統籌安排下,接管了兒科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工作,蔣文鈞主任作為總負責人,負責總的管理與協調,急診科護士長唐正鳳負責相關的護理工作。因為人手不夠,護理部緊急調配了14名護理人員,為保證人員能順利上崗,唐正鳳放棄休息,對護理人員開展線上線下培訓,親自督導,完善工作流程,扎實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崗哨。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考驗著每一名急診人,也體現了急診人團結一心能打硬仗的堅韌品質。全科34人齊心奮斗在一線,2名專培醫師與老師并肩作戰。科室三位負責人夜以繼日統籌安排、精密部署,并親自參與一線戰斗。為給值班人員回家吃個團圓飯,年三十,蔣文鈞主任主動值守發熱門診。疫情期間多次加班參與醫院專家會診,總是沖鋒在前做好發熱病人的排查工作。另外作為桂林市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成員,也多次到定點醫院為新冠肺炎病人進行會診,并進行中醫藥治療。陳麗娟副主任也堅持春節值班,多次加班參與專家會診,加班加點都是常態。作為黨員的代護士長唐正鳳年二十九晚上7點多在處理完科室事情準備下班時,接到一個發熱病人需隔離排查,毫不猶豫地說:我上。立馬穿上隔離衣將病人帶至發熱門診,直到專家會診解除隔離送走病人時將近10點才回家,期間為做好疫情防控加班加點已為常態,僅一歲多的女兒想見她一眼都極為困難。
在這里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疫情當前,他們不畏艱險、沖鋒在前,體現了黨員醫務工作的責任與擔當。大年初三,科室來了一個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病人,黨員鄧遵說:我是黨員,我上!即刻穿上笨重的防護服,在發熱門診為病人進行診治、檢查,直到將病人送走。黨員羅植只要她在崗,科室需排查的發熱病人都是主動請纓和病人隔離排查,每一個排查病人都負責到底,不計下班,不計時間。只為節約一套防護用品,只為少一個人接觸,就少一個人有危險。她們本就奮戰在一線,可當武漢疫情嚴重時,科室9位護士紛紛寫下請戰書要求馳援武漢抗擊疫情。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有溫度的付出,必有溫暖的回報。在抗擊疫情阻擊戰中,急診科醫務人員為保一方平安負重前行,將疫情阻擊在院門前,為醫院撐起了一個大后方。他們站在抗擊病魔的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護佑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唐樹蓮 唐正鳳 詹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