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腦病科助高齡“球麻痹”患者喚醒進食記憶
吃飯喝水是保持生命的最基本行為,享受美食也是人生一大樂事,但是如果“忘記”了如何吞咽該咋辦?吞咽功能咋會忘記?聽起來像天方夜譚,可這卻是不少腦部功能受損患者的一大困惑。
日前,陽朔76歲高齡的蔡爺爺因腦出血,出現了意識不清(嗜睡)、言語含糊、吞咽困難、飲水嗆咳、頻繁呃逆、右側肢體活動不利等癥狀,從市某醫院轉到我院腦病科就診,經診斷確診為“球麻痹”患者,腦出血恢復期、腦梗死、多發腦血管狹窄、右側頸內動脈虹吸段動脈瘤、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
入院后因滴水難咽,日常營養全靠鼻飼維持,需要每天將痰盂端在胸前接著不停流出的口水及痰液,這讓蔡爺爺及家人苦不堪言。不過,這樣的煩惱很快就被腦病科的大夫“化解”了。蔡爺爺在這里治療了2月,就恢復了吞咽功能。
“治療第一天覺得喉嚨有點松動了,第7天就能吃下流食,這種感覺太好了!”蔡爺爺說,當他吃下50多天后的第一口飯的時候,覺得食物真的太香了!
據腦病科醫生介紹,“患者是患上了腦干梗死導致的真性球麻痹—環咽肌失弛緩癥,因為控制吞咽的神經受到了損傷。”球麻痹是因皮質延髓束或者后組顱神經/核團受損,臨床表現為受損延髓支配的肌肉癱瘓或不全癱瘓癥狀,出現吞咽困難、飲水嗆咳、構音障礙等相關癥狀。該病多見于腦卒中后,其吞咽困難的嚴重程度是導致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
這樣的患者在腦病科并不少見,不少腦卒中患者都會有吞咽障礙,如何幫助患者恢復吞咽功能,大夫都“有一手”。
腦病科吞咽言語康復團隊首先對蔡爺爺進行了詳細的吞咽言語功能評定,根據評估結果,制定了一系列的康復計劃、護理計劃和營養支持計劃,制定短期康復目標和長期康復目標,循序漸進進行康復鍛煉。因蔡爺爺出血波及AP區,出現頑固性呃逆,醫護人員還針對呃逆也制定了系統的治療方案。經過系統的康復治療,患者呃逆消失,鼻飼管已拔出,可以經口進食水,從開始意識不清,不能自主翻身、癱瘓臥床不起到現在可以站立、邁步。生活自理能力從0分逐漸上升到50分。蔡爺爺及其家屬對其恢復情況感到非常驚喜,對醫護治療團隊的技術與服務稱贊不已。目前,蔡爺爺已經順利出院。(詹金容王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