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成人电影|欧美视频区|亚洲成年人专区|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新聞動態

【科普】齊心協力,預防微生物耐藥——2023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

發布時間:2023-11-24來源:編輯:瀏覽:

分享到:

【科普】齊心協力,預防微生物耐藥——2023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

為積極應對微生物耐藥帶來的挑戰,提高社會公眾對抗微生物耐藥的認識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繼續與世界衛生組織同步開展“2023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活動。以“齊心協力,預防微生物耐藥”為主題,廣泛宣傳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知識。

一、什么是抗微生物藥物?

抗微生物藥物,是指能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生長或繁殖的藥物,用于預防和治療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二、抗微生物藥物都包含哪些

抗細菌藥物:名字帶“西林”、“霉素”、“頭孢”、“沙星”的藥物,如阿莫西林、青霉素、頭孢呋辛、頭孢克洛、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

抗病毒藥物:名字帶“-韋”的藥物,如阿昔洛韋、更昔洛韋、奧司他韋等。

抗真菌藥物:名字帶“-康唑”、“-芬凈”的藥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凈、卡泊芬凈等。

抗寄生蟲藥:阿苯達唑(驅蟲藥)、氯喹(抗瘧藥)等。

三、什么是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

過度使用和誤用抗微生物藥物是導致微生物耐藥的主要原因。當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隨時間推移發生改變,不再對藥物產生反應,世界各地獲得新的耐藥機制的耐藥病原體不斷增加,就產生了抗微生物藥物產生耐藥性。

四、抗微生物藥物使用常見誤區

1、抗菌藥物抗病毒藥物

生活中常見的感冒大多數為病毒感染,抗菌藥物對病毒無效,需要對癥處理或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如果癥狀持續,也需要檢查,由醫生來判斷是否合并了細菌感染。

2、抗菌藥物消炎藥

抗菌藥物只對細菌、真菌等感染性炎癥反應有效,而不能直接針對炎癥發揮作用。

3、不規律服用抗菌藥物

擅自增減抗微生物藥物劑量,可能導致病情反復,甚至促使病原微生物產生耐藥性;

頻繁更換抗微生物藥物品種,可能會換成對自身感染病原菌沒有作用的藥物,造成治療無效;

聯合使用多種抗微生物藥物,易使藥效降低,甚至引發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

4癥狀好轉就停用抗菌藥

有的患者因為害怕不良反應等原因急于停藥,導致體內藥物濃度過低,或療程過短,不能達到有效治療,反而產生細菌耐藥。

五、遏制微生物耐藥,我們的建議

1、規范用藥

僅在有專業醫生開具處方或指導下服用抗微生物藥物

2、預防感染

接種疫苗,可以使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力,抵抗外界的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攻擊

3、注重衛生

良好的手部衛生有助于限制感染的傳播,安全的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有助于預防耐藥感染,挽救生命

4、絕不與他人分享或使用剩余的抗微生物藥物

遏制耐藥,從“小”做起,通過廣泛宣傳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知識,幫助社會公眾樹立正確用藥觀念,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遏制微生物耐藥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