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季養生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天地間充滿著一派生機,萬物欣欣向榮。春天是一年中人的身體機能組織最具生發的時節,是人生命力生發的最好時節,是疾病康復的最佳時節。由此可見春季是養生的重要時節。
根據“五運六氣學說”,癸卯兔年初之氣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太陰濕土,意味著濕土反侮肝木,肝木升發受壓抑,主客不相得,推測今年早春氣候異常“倒春寒”。對應自然界,人體肝氣內郁、寒濕外束,易患頭暈耳鳴、胃痛、痛瀉、失眠等疾病。春分之后氣溫漸回暖,風木之氣升發始順暢。故癸卯兔年春季養肝就是養肝的“生發”和“條達”。
現從情志、起居、運動、飲食4方面來淺談春季如何養生。
一、情志調養:少怒多喜、想哭就哭。中醫的五臟分別對應五種情緒,分別是怒、喜、思、悲、恐。其中,肝臟對應的是“怒”,正所謂“怒傷肝”,因此平時要注意保持情緒穩定而愉悅。暴怒或長期精神抑郁、煩躁、易怒、焦慮等不良情緒,都會致使肝氣郁結,影響肝的疏泄功能。“淚為肝之液”,遇上煩心事時,適當痛哭流淚,也是排肝毒的一種方法。
二、起居調養:夜臥早起、起居有常。立春后,夜縮短,最好早睡早起,建議有條件的晚上9點入睡,最晚不能超過11點;次日天亮起床,最遲不要超過7點。“人臥則血歸于肝”因此,養肝的最佳方式就是好好休息。早春“倒春寒”,不要過早減衣褲。待春分后氣候轉暖,但地氣仍寒,穿衣宜遵“上薄下厚”法。“肝開竅于目”,故盡量不要長時間用眼。
三、運動調養:閑庭信步、呼吸吐納。“廣步于庭,被發緩形”《黃帝內經》建議春天宜早晨運動,晨起后著寬松舒適衣服,披頭散發,閑庭信步,大步慢走。不建議劇烈運動和跑步。
在此推薦中醫傳統運動“八段錦”,習練“調理脾胃須單舉、攢拳怒目增氣力”2個招式以暢達肝氣,調理脾胃。
習練時一定要結合呼吸,《莊子.刻意》篇中云:“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徑鳥伸,為壽而已矣。”吸氣至丹田,吐氣至少腹內收、脖子前伸像鳥伸脖子一樣,經常練習呼吸吐納法,可以延年益壽。
四、飲食調養:食宜甘清、增甘減酸。孫思邈《衛生法》中“春月少酸宜食甘”。酸味入肝,食酸可補肝,但酸性收斂,過食酸可致肝氣郁而不升發,故春季宜少食酸味食物。春氣通于肝氣,肝氣旺于春,肝旺必過克脾土。甘味入脾,食甘可補脾,脾旺則肝木不得過克之。故多食甘易養脾胃。
飲食宜甘清淡味,忌肥甘厚味之品。宜食:薺菜、香椿芽、春筍、蘆筍、蕨菜、韭菜、大棗、山藥、雞肉、雞蛋、牛肉等。
推薦藥膳:田七燉雞
食材:田七片10克,童子雞(母雞)750克,生姜10克,鹽、豬油適量。
制作方法:田七片泡軟,童子雞、生姜洗凈切塊,一起放入砂鍋內,加山泉水適量,大火燒開,小火煲30分鐘,加入鹽油即可食用。
功效:田七味甘微苦,入足厥陰肝經,和血止血,通脈行瘀。雞肉甘溫,《黃帝內經》云“雞為肝畜”,有補虛暖胃、強筋骨、續骨折或筋傷、活血調經功效。田七燉雞具有補虛暖胃、通脈行瘀、強筋壯骨功效。民間有春季給孩子吃一次“田七燉雞”助長的傳統,起“發陳(祛血脈中陳舊淤血及垃圾)”而“奉長(為機體生長提供養分)”之奇效。該方孕婦忌服。(唐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