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動脈瘤復發增大 醫生妙手巧“拆彈”
外五科神經外科團隊成功完成一例左側頸內動脈巨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
69歲的陳阿姨多年前在其他醫院做過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術,近日因突發意識障礙8小時余還伴有右側肢體偏癱,出現發熱嘔吐癥狀,遂到我院急診科就診,經頭顱CT提示,陳阿姨左側基底節區巨大占位性病變。該占位是血腫還是動脈瘤需再進一步診斷?
急診科立即請外五科(顱腦外科)會診,外五科神經外科團隊會診后考慮為左側顱內動脈瘤不排除動脈瘤巨大或出血,因患者及家屬未能提供曾經外院動脈瘤栓塞術的相關資料及影像,不能準確判斷是動脈瘤復發還是新發動脈瘤,患者病情突發,結合CT影像資料有病情進一步進展可能,醫生決定先為患者行全腦血管造影術,根據全腦血管造影結果再擬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真相浮出水面,全腦血管造影提示:患者左側頸內動脈交通段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后改變,可見原填塞段彈簧圈向大腦中、大腦前動脈逃逸;左側頸內動脈分叉部至交通段巨大動脈瘤伴子囊,動脈瘤瘤頸約15mm,動脈瘤大小約31.2mm×26.8mm×30.4mm,考慮原動脈瘤復發并再次擴張增大。
根據病情外五科神經外科團隊分析,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動脈瘤介入栓塞術后多年,動脈瘤復發并擴張,原彈簧圈逃逸,動脈瘤巨大伴子囊,動脈瘤有隨時破裂風險,動脈瘤處于重要功能區且占位效應明顯,若該巨大動脈瘤破裂,患者可能連搶救的機會都沒有。該病例風險極高且手術難度非常大,需進行巨大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動脈瘤介入栓塞治療有兩種具體方案,顱內血流導向裝置植入術和顱內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考慮顱內血流導向裝置植入術對雙抗要求極高,患者突然發病動脈瘤有隨時破裂可能,經外五科團隊科學分析,計劃為患者進行顱內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拆除顱內這個“定時炸彈”。
手術栓塞過程順利,即刻造影動脈瘤栓塞滿意,載瘤動脈通暢,各分支血管顯影良好。術后予常規雙抗預防血栓等治療,患者恢復良好,經過外五科全體醫護人員精心呵護,患者已順利出院。
外五科神經外科團隊簡介:
岑明:外五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從事神經外科20年,在神經內鏡操作方面有著較豐富的手術經驗。曾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進修神經內鏡,尤其擅長特重型顱腦損傷、高血壓腦出血及腦腫瘤等危重病人手術及搶救治療方法等方面。現任全國創傷外科學委員,桂林神經外科醫學會委員。
朱繼勇,副主任醫師,從事神經外科16年,桂林市神經外科委員會委員,國家衛健委神經介入能力建設首批合格學員,中國腦血管專科百萬減殘關鍵技術(動脈瘤治療)考核合格成員,曾到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進修學習一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進修學習一年,近期主要開展腦血管病的介入和開放手術及其它各類神經外科疾病診治及手術治療。
(朱繼勇 詹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