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的故事:患者突發急性心梗,多學科協作上演生命接力
快!心梗患者,急診接診!呼叫心血管病科!介入室做手術準備……一次次急促的120救護車警笛聲響起,一次次生命保衛戰隨即打響。
在桂林市中醫醫院有這么一個團隊,節假日“不打烊”,隨時響應集結號令,風雨無阻,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他們就是桂林市中醫醫院胸痛中心團隊,他們用日復一日的堅守,詮釋了對生命的重視和敬畏。時間拉回1月31日14時57分,正值除夕那天,千家萬戶都在準備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桂林市中醫醫院胸痛中心微信群里上傳了一份心電圖。這是桂林市中醫醫院東安急診科醫師在120出診現場傳來的心電圖。呼叫120的是51歲廖先生的家人,大約20分鐘前廖先生正在廚房做年夜飯,突然出現心前區隱隱作痛,隨后這種悶痛的感覺越來越強烈,并且煩躁不安,坐下或平躺都無法緩解,家人意識到廖先生病情的嚴重性,遂撥打了120急救電話,東安急診科醫護人員迅速出診,立即趕到廖先生家里,急診科醫師在現場給廖先生做了心電圖,結果提示:II、III、AVF導聯ST段弓背向上。這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表現,此時廖先生已經出現氣短、頭暈惡心、大汗淋漓等癥狀,生命危在旦夕,急診醫師立即把心電圖上傳醫院胸痛中心微信群。心血管病科主任、胸痛中心醫療總監阮威君接到消息后馬上組織介入專家團隊張偉主任醫師、姜世平副主任醫師進行遠程聯合會診,經精準診斷,需緊急施行介入治療,并決定予患者實施綠色通道最高級別的治療流程--“雙繞”(即繞行急診、CCU),直接進入介入室進行血管開通手術。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一場與死神賽跑的生死營救隨即拉開…在救護車上訓練有素的急診醫生與護士分工明確,給患者口服心梗一包藥、吸氧、建立靜脈通道、采血、傳輸患者信息、跟家屬告知急診PCI手術的迫切性、安撫患者情緒……各項院前搶救工作緊張而又有條不紊。與此同時,在醫院內,心血管病科介入團隊迅速集結,嚴陣以待。
15:12分患者及家屬同意做急診介入手術,15:22分救護車到達醫院大門口,15:25分患者被直接送至胸痛中心介入室。15:32分姜世平副主任醫師開始為廖先生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發現患者右冠狀動脈近端100%閉塞。15:55分開始為患者行支架植入術,16:10分導絲通過,患者右冠脈血流恢復(FMC2W時間75分鐘),緊接著介入團隊在“罪犯”血管病變處植入支架1枚。廖先生胸悶氣短、頭暈乏力等不適的癥狀逐漸緩解,生命體征保持平穩。16:35手術結束,廖先生被送至心血管病科監護病房繼續治療。從120急救人員接診廖先生開始到手術結束,全程不到2小時。
看到廖先生轉危為安大家都松了一口氣,這是胸痛中心團隊又一次成功搶救急性心梗患者的案例,意味著又成功守護了一個圓滿家庭,這也是每一名胸痛中心醫務人員前行的動力。類似這樣的急救案例已在桂林市中醫醫院多次上演,這些成功案例得益于成熟規范的胸痛救治流程。在患者發病后轉運、急危重癥處理、手術及術后治療等環節,做到了高效有序無縫對接,為患者的搶救贏得寶貴時間。
急性心肌梗死是最常見的胸痛原因,也是最危急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發病急、進展快、病情重,在發病數分鐘內就可對人體造成巨大傷害,甚至發展為心跳呼吸驟停,導致猝死,挽救瀕死心肌的最好辦法就是盡早開通閉塞血管,因此,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治,猶如一場與時間賽跑,與死神博弈,為生命接力的比賽。
據悉,今年3月,桂林市中醫醫院以心血管病科、急診科、重癥醫學科作為核心科室聯合正式成立胸痛中心,并與桂林市120指揮臺簽署聯合救治協議,開設了急診胸痛診室、微信群心電傳輸、床旁快速檢驗、一鍵式啟動手術團隊、先救治后交費的綠色通道等,為急性胸痛患者構建了快速高效的救治體系,使每一位心肌梗死病人得到精準、及時、有效的治療。
桂林市中醫醫院胸痛中心委員會主任委員鄧建華副院長表示,胸痛中心擁有一支成熟的介入技術團隊,配置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建立了規范的治療流程,能夠24小時隨時啟動導管室,具備開展急診PCI的資質。未來,醫院胸痛中心將繼續整合心血管病科、急診科、重癥醫學科、導管室、醫學影像科、檢驗科、心電中心等相關科室資源,持續改進救治流程,同時加強和各網絡醫院上下聯動,努力完善胸痛中心區域協同救治體系建設,努力構建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綠色通道,為轄區胸痛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為中國胸痛中心協同救治一體化建設作出貢獻。(阮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