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上一個小小的“梨” 三叉神經痛從此遠離你
飽受疼痛折磨6年多,醫生妙手一朝除
70多歲的王奶奶6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面部疼痛,后到多家醫院就診,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6年的長期疼痛讓她身心憔悴,飽受折磨,疼痛科袁冬主任為王奶奶進行三叉神經痛經皮穿刺微球囊壓迫術,術后第二天王奶奶長達6年之久的面部三叉神經痛已完全消除。
提起這個病,王奶奶感觸頗深,6年前不知什么原因得了這個病,剛開始只有一點點痛,后來越發嚴重,洗臉痛,吃飯痛,連和人說話也痛,像電擊、刀割一樣,簡直痛不欲生,讓王奶奶苦不堪言,四處求醫,但經過口服藥物等治療均沒能有效緩解疼痛。后來聽病友推薦說疼痛科有個專家袁冬主任在治療三叉神經痛這方面尤為擅長,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了袁主任。袁主任經仔細詢問病史,詳細的體格及輔助檢查,建議采用安全性更高、快速緩解疼痛、恢復快的手術方式“三叉神經痛經皮穿刺微球囊壓迫術”。術中,袁主任通過儀器精準定位,然后進行臉頰穿刺,放入球囊后呈現“梨形”,然后壓迫神經3分鐘后退出球囊。王奶奶一覺醒來,手術已經完成,她發現右臉一點也不痛了,臉頰上的小針眼都幾乎看不到!當天就能下床活動,術后三天便康復出院了。
手術當天正好是王奶奶74歲生日,經過袁主任的妙手回春治好了她多年頑疾,終于換回了王奶奶的無痛生活,不再飽受疼痛折磨。王奶奶不禁說,“這個生日過得很不一般,種下一個小小的‘梨’,換來了我的幸福生活,太感謝袁主任把我6年的痛苦解決了。”
三叉神經痛號稱“天下第一痛”,是指發生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的劇烈疼痛,疼痛多從頭面部、口腔、上頜等部位開始擴散,多為單側,不會超過面部中線,表現為突然發作的刀割樣,電擊樣疼痛,每次持續數分鐘。有時輕微碰觸鼻翼、頰部和舌可誘發疼痛,這些部位被稱為“扳機點”。該病的主要特點是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發病驟發、驟停、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呈周期性發作,談話、進食、洗臉、刷牙或風吹等均可誘發疼痛。據統計,國內患病率為182/10萬人,年發病率為3~5/10萬人,絕大多數為單側發病。疼痛難以忍受,病人常常痛不欲生,女略多于男,發病率可隨年齡而增長。
三叉神經痛治療一般首選口服卡馬西平片,但長期服用卡馬西平副作用明顯,會導致視力模糊、復視、眼球震顫等中樞神經系統反應,頭暈、乏力、惡心、嘔吐等;多發生在用藥后1~2周,少見皮疹、蕁麻疹、瘙癢、兒童行為障礙、肝功能異常、膽汁淤積、肝細胞性黃疸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罕見粒細胞減少和骨髓抑制、心律失常、過敏性肝炎、肝衰竭、急性腎衰竭及全身多器官發生超敏反應等。美國FDA曾發布了卡馬西平在某些患者中可能發生嚴重皮膚病變的報道,如S-J綜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
桂林市中醫院疼痛科引進了一種更為快速更新型的治療方式——三叉神經痛經皮穿刺微球囊壓迫擴展術,該手術臨床療效顯著。球囊壓迫術是近年來從國外引入國內的一項新的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微創新技術,手術是在全麻下進行,在X線透視下,將一個微球囊導入Meckels腔的三叉神經半月結,然后緩慢注入造影劑充盈球囊,把導致三叉神經痛的神經纖維解除卡壓、并通過擴張的微球囊壓迫破壞,從而對三叉神經痛進行治療。
桂林市中醫醫院疼痛科袁冬主任在2年前已能成功開展PBC(三叉神經痛經皮穿刺微球囊壓迫擴展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是桂林市醫療機構中率先開展該手術的專家之一。(詹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