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成人电影|欧美视频区|亚洲成年人专区|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新聞動態

我院兒科開展中藥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常見疾病療效顯著

發布時間:2021-03-04來源:編輯:瀏覽:

分享到:

小孩不想打針吃藥不妨試試穴位貼敷綠色療法

我院兒科開展中藥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小兒常見疾病療效顯著

在兒科特色中醫綜合治療室,每天都擠滿了中藥穴位貼敷治療的小患者,不約而同地享受不用打針吃藥就能治病這一綠色療法的好處。據悉,這些患者中尤以反復感冒發熱腹瀉咳嗽者居多。

2歲的雨薇寶寶反復發熱4日,因患兒服藥即吐,家長拒絕輸液,輾轉3家醫院治療仍發熱反復難退。來我院就診時體溫38·6℃,精神欠佳,納食差,全身肌膚灼熱,咽紅++,扁桃體Ⅱ°腫大,扁桃體上可見膿性分泌物,苔黃膩,指紋浮紫于風關之上。醫生診斷為“小兒乳蛾病”(化膿性扁桃體炎)。證屬熱毒熾盛,火邪上沖。治療應益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因患兒及家長都拒絕口服藥物及打針輸液。醫生給予雨薇寶寶施用本科室外敷制劑“清熱瀉火3號”貼敷雙涌泉穴、“疏風清熱2號”貼敷天突穴治療兩天,第3天復診患兒體溫降至37·8℃,繼續給予雨薇寶寶進行穴位貼敷2日后,體溫逐漸降至正常。第5天復診,患兒咽部恢復正常,紅腫消退,膿性分泌物也完全消失。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概念的更新和對抗生素、激素的擔憂,人們又在回歸自然療法——綠色醫療。中醫藥正是綠色醫療的典型代表。中醫藥有其獨具特色的多種治療方法,以治療途徑劃分,有內治法和外治法等。

小兒穴位敷屬于“自然療法”、“綠色醫學”范疇,這種治療方法簡單易行,毒副作用少,不僅避免了患兒服藥打針的痛苦,家長容易接受,而且經濟實用、療效確切。中藥敷貼療法是將中藥膏劑敷貼于身體的某一部位(穴位),運用中藥歸經原則,以氣味具厚藥物為引導,率領群藥,開結行滯直達病灶。故可透入皮膚產生通經走絡,溫中散寒,宣肺止咳,清熱涼血等功效。敷于體表的中藥膏劑可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滲透達皮下組織,在局部產生一定藥物濃度,從而發揮較強的藥理治療作用。中藥穴位貼敷療法是中醫非常有特色的一種治病方法,也是我院兒科開展得最早、接受治療人次最多的中醫外治療法。

中藥穴位敷貼療法適應癥:

1.中藥方1-理氣止痛、止嘔止瀉

適用于嘔吐、腹瀉、腹痛、腹脹的兒童。

常用穴位:外敷中脘穴、神闕穴可治療兒童胃腸炎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腹脹等癥狀。

2.中藥方2-清熱利咽、通便瀉火

適用于便秘、咽喉腫痛的兒童。

常用穴位:外敷天突穴治療扁桃體發炎引起的咽痛;

外敷神闕穴治療兒童大便干結;

外敷雙涌泉穴治療兒童扁桃體發炎引起的發熱,引熱下行,以助退燒。

3.中藥方3-清熱解毒、解表散熱

適用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外感發熱癥。

常用穴位:外敷雙涌泉穴治療外感發熱兒童的發熱,引熱下行,以助退燒。

4.中藥方4-疏風止咳、溫肺化痰

適用于各種外感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癥。

常用穴位:外敷大椎穴溫熱助陽有效緩解兒童外感鼻塞流涕癥狀。

5. 中藥方5-理氣健脾、消食化積

適用于疳積、厭食病。

常用穴位:每晚睡前外敷神闕穴晨起取下,治療兒童疳積、厭食。

6. 中藥方6-止咳平喘

適用于咳嗽、哮喘病

常用穴位:外敷雙肺俞穴治療兒童喘息性支氣管肺炎引起的喘咳癥狀。

7.中藥方7-收澀止汗、健脾益氣

適用于汗證

常用穴位:每晚睡前外敷神闕穴晨起取下,治療兒童汗多癥狀。

中藥穴位敷貼時間:

1歲以下每次貼4-6小時

1-3歲每次貼6-8小時

3-7歲每次貼8-10小時

7歲以上每次貼12小時

 

 

                                          (詹金容鄧琴)